朱标刚要点头赞许,却是猛的止住,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站在前面仔细回味斟酌朱允熥这番话的朱元璋。
    见老爷子没有什么反应,这才放下心来。
    但在朱标心里,却是给朱允熥记下了这笔账。
    竖子当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了!
    而在学堂里。
    黄子澄已经彻底的怒了,他猛的一拍桌子,正欲说话。
    一直坐看朱允熥和先生对论的朱允炆,却是站了起来,面目直指朱允熥。
    “允熥,先生教的乃是人生道理,先贤至理名言,乃是为了我等品行德养。
    再者,治国之道,当以朝堂衮衮诸公为要,为天子牧民,为社稷计。”
    “边塞诸将士,乃军户将门。
    守边戍疆,乃是他们的权责所在,不出错便是好的了。
    遑论,将他们与朝堂诸公相比,与天下读书士子相比?”
    “你如今尚且年幼,未及及冠,当多思多想,少些执念争论。”
    这笔崽种是脑子坏了?
    朱允熥斜眼扫向朱允炆,觉得这厮后来能干出那么多的荒唐事,也确实是有由来的。
    而在这时。
    上方的黄子澄眼看朱允炆这般为自己说话,当真是满心欢喜,只觉得这个学生当真是教的不差。
    他亦是开口道:“允炆所言不差。
    我大明户籍严苛,为的便是人人各司其职。
    边塞将士,天生职责,戍守边疆,为国征战。
    当受朝堂节制,而朝堂职权,源自朝堂诸公。
    若不以文持社稷,允熥郡王,难道是希望那些边塞武夫秉持朝政,重现前唐藩镇之祸?”
    屋外,朱棣瞬间目光一沉,眼神冷冽,再难自控:“黄子澄此人居心不良!”
    第五章天子不以文武而论
    学堂外。
    一直凝神听取屋内几人争论的朱元璋,这时候脸上终于是有些一些表情变化。
    皇帝的脸色略显阴森。
    他回首,看向太子朱标:“允炆这些道理,你听过?”
    朱标浑身一颤,心头一动,摇摇头:“父皇明鉴,允炆的功课皆由学堂先生们操持。
    儿子这就去叫了他们出来训话!”
    朱标说完之后,便要提起脚步,进到学堂里,扼制住今天的这场东宫学堂闹剧。
    身为大明皇太子,执政多年,朱标时至今日,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治思想和为政理念。
    他怎么可能听不出黄子澄言论之意,又如何不知朱允炆的言谈意味着什么。
    甚至于,朱标还悄无声息的瞥了一眼身边的老四。
    老四是大明宗室亲王,更是坐镇北平,节制十数万大军的军中悍将。
    眼前这样的言论,不仅仅会寒了老四他们的心,更会寒了大明百万将士们的心。
    然而。
    朱元璋却是冷哼一声,衣袖重重一挥,双手背到身后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